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竞技体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来源:2015/4/19

竞技体育专业是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根据学院总体规划,我院已确定该专业的近期建设目标是将该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第一个省级示范专业。院党委2008年初制定的竞技体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发展规划的最主要依据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行业背景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是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群众体育、社区体育、体育文化 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山西省的体育事业在几代体育人的辛勤努力下,艰苦奋斗,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发扬敢打敢拼、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国内外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山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居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中山西体育职业学院不仅承担我省竞技体育专业 队文化教育任务,而且直接承担部分项目的竞技比赛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山西 省的竞技体育水平要力争上一个台阶,在全国力争达到中上游水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运动项目的整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一个量的变化与质的提高。量的 变化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新的运动项目,扩大优势项目运动队的运动员编制,增加竞技体育人的基数、形成项目的集团优势; 质的提高就是要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科学素养与文化素质,培养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人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掌握现代体育科技和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高 水平运动队伍。

截止2007年底,我省共有田径、举重、自行车、摔跤柔道、射击射箭、球类、航空、跆拳道、体操击剑、武术、游泳、棋类 等十一个运动项目训练管理中心(基地),开设了约170多个运动项目(分类分级项目),总计约500余名的专业教练员与运动员。其中许多优秀运动员由我院 培养输送或目前仍在我院学习。(有关情况见下表)

 

山西省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优秀运动员情况一览表


序号

管理中心

运动员(人)

有望夺金项目

十一运会夺金任务

备注

1

田径举重

45

4

3

 

2

自行车

30

3

2

 

3

摔跤柔道

65

4

3

 

4

射击射箭

38

1

1

 

5

球类

25

1

1

 

6

航空

 

 

 

非奥运项目

7

跆拳道

28

2

2

 

8

体操击剑

35

2

2

 

9

武  术

36

2

2

 

10

游  泳

60

2

2

 

11

棋  类

 

 

 

非奥运项目

合计

 

362

21

15

 


(二)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山西省竞技体育建设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的调查。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大约需要补充各类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大约500余名。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省各训练基地的运动队年龄结构方面:有一半以上的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 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运动员在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退役,这就需要补充运动员大约180人左右。

2、前几年由于国家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俱乐部制的改革和运动员的退役安置不能与社会接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有些项目的发 展出现了暂时性的停顿甚至倒退,未能及时补充足够新生力量,导致现在优秀运动员出现了短缺,急需补充一批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运动员,这一部分大约需要 150人左右。

3、“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开设一些运动项目,增加山西省竞技体育的夺金项目基数,这一部分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补充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大约200人左右。

按照上述分析,结合我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我省在未来五年内需要大约500多名从事各运动项目的竞技体育人才,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行业需求基础。事实证明,我院竞技体育专业的建设是非常必要且非常紧迫的。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历史沿革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原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1978年建校,已经30多年的历史,竞技体育专业是本校的主干专业。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已毕业学生 2000余人,为我省体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政府和省体育局的表彰。2004年5月学校升格为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竞技体育专业是学院首批开办的三个专业之一。本专业的开设之初就依托体育行业,本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为运动训练服务为导向的原则,为我省培养优秀 的体育竞技人才。

竞技体育专业的在校学生或毕业生代表我省在过去的比赛中曾经取得了80多个世界冠军、1100多个全国冠军,其中20余人次破世界纪录, 460余人次破全国纪录;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先后有36人次代表我国参加了奥运会,126人代表我国参加了亚运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有6人参赛,其中常永祥获得了古典式摔跤项目74kg级的银牌、董栋获得了蹦床项目的铜牌,袁晓超在武术比赛中获得长拳项目 (奥运会表演项目)的金牌。

我院是全省唯一设置竞技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全国只有两所高校有此专业设置)。该专业是学院的龙头专业,是我省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提高学院知名度的特色专业。

(二)学生情况

    本专业学制为两年,现有学生79人,其中08级45人,09级34人。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各个训练基地的一线专业队运动员和青年教练员。

(三)教学团队

建院以来,本专业已形成了一个由37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即竞技体育教学团队。理论课教师由20名教 师组成,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占到40%;职称结构方面:研究员1名、副教授及副高职称11名,占60%;讲师6 名,占30%,助教2名,占10%;“双师型”教师13名,占65%。团队成员中有专职教师1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兼职教师5名。40岁以下中青 年教师占到40%。从整体来说,竞技体育专业教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和专兼比例比较合理。教师中具有行业高级资格教师有4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 家级裁判3人。实践课(实训实习)教师主要由各基地推荐的17名优秀教练员担任,其中国家级教练员3名,高级教练员8名,中级教练员6名。

从整体上来说,竞技体育专业教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兼职实践课教师的比例高是由专业的特殊性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四)课程体系

通过与各训练基地领导、教练、运动员代表的座谈、以及对已毕业的运动员的调查,并结合多年的实践办学经验,在竞技体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竞 技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组成,以帮助学生提高竞技 能力、运动水平、获取优异成绩为目的;实训课则是依托各运动训练中心进行,由各训练中心制定实训实习计划、实践实习训练方案、监测实践实习效果。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语文、教育学、英语、计算机应用

基础理论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体育概论、比赛心理调控、科研方法与论文

实践课:专业实训课

职业能力拓展:教练员与裁判员岗位培训

核心课程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比赛心理调控、专业实训课

(五)实践教学

本专业通过30年的发展建设,已建成了一套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 运动选材学等校内实验室,与田径管理中心、武术管理中心、摔跤柔道管理中心、射击射箭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建立了适应实训教学的26个项目的实训专用场所, 逐步开展实施面向竞技体育专业岗位群的实验、实训、竞赛等多层次递进式教学活动,成效显著。
    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学院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起抓,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院部领导分工负责、密切配 合,对实践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教学副院长是实践教学的主管领导;教务处负责全院的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督;各教学系部、中心的主任(或副主任)专管实践教学 工作;各实训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六)校企合作

竞技体育专业招生主要面向是各个训练基地的一线专业队运动员和青年教练员,为学生进入一线队伍进行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教学培养。学院根据实际情况 与各运动训练中心紧密合作,共同建设、科学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学、实训、管理、就业体系。并根据运动队的要求,结合体育科学的发展开设前沿课 程,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教育,为各训练中心输送、培养优秀合格人才,保证学生的高就业率。采用的是订单式的培养方式与“零缝隙”的就业培训。

目前与我们合作的单位有:山西省体育中心、山西省五龙沟训练基地、山西省摔柔训练基地、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山西 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山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 心。

    (七)专业特色

1、“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的是与各个训练管理中心合作模式,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理论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学。

2、招生考试:省体育局科教处牵头,省内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参与选拔,我院进行文化课与实践技能单独考试。

3、就业方式: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各运动训练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75%上岗和90%以上的就业。
    4、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是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各种理论知识。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我院不但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更要紧密结合竞技体育的特点,实施以“技能为本、学用结合、终身教育”的教育。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运动训练的特殊性,学院对学生教学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集中讲授为主、集中讲授后安排实践中自学、侧重教学实践和影像资料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6、采用运动队一线训练方式实训。各运动管理中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入运动管理中心下属的一线、二线队伍,参加高水平专业技战术运动训练。

三、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目标

竞技体育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竞技体育专业开设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爱 国主义思想,培养具有较高专项竞技水平的体育人才;为山西的竞技体育发展服务,为山西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提供体育基础理论和文化教育。竞技体育专业 必须坚持以“专项文化学习为基础,训练比赛实践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实训的关系,通过训练比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文 化学习,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水平和科学训练素养。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方向定位:为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的专业一线队伍培养具备一流的职业道德、良好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达到国家健将、国家一级水平的高水平运动员。

建设目标:把竞技体育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具体目标:本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力争达到70人,在校生达到150人;以培养学生的竞技体育能力为主线,建设以提高学生竞 技水平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实训课》、《比赛心理调控》、《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核心课程为主的精品课程;实施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 “双师化”和“硕士化”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任教师、专项高级教练员(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与各管理中心积极合作,建设完善以专项技能训练 为主、建设国内一流的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实训实习场所,并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立足我省体育和经济发展,与各管理中心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共赢的局 面;建立由学院、训练管理中心领导、教练共同参与的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培育良好职业素质为目标,建设有体育特色的道德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山西省体育局党组的要求和《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各训练管理中心的运动项目建设和发展思路,结合学院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运动水平、创造运动佳绩提供帮助的原则。按照下列思路进行专业建设:

1、结合学生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

2、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3、依托与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的合作,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实训实习教学监控指标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与专业技术能力。

4、通过与各训练管理中心的的合作,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完善实训场所的训练条件,充分突出实践教学,体现本专业特色。

5、通过与各训练管理中心和项目协会的的合作,加强完善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的拓展与开发。

(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2、课程建设

3、教学资料建设

4、教学团队建设

5、实践教学建设

6、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7、教科研建设

8、校企合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在以上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措施、进度等方面列表说明如下:

 

 

 

 

 

 

 

 

 

 

 

表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①深入各管理中心训练一线调研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②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③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训练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项座谈会。

①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定期召开委员会;

②10-12月深入各中心调研。

①3月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②6月和12月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③10-12月深入各中心调研。

①3月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②6月和12月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③10-12月深入各中心调研。

①3月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②6月和12月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③10-12月深入各中心调研。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①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提出制定意见;

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与各训练管理中心专家研讨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③定期调整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1-2次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1-2次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1-2次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1-2次

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①学院、各训练管理中心以及聘请其他院校的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②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设置相适应的课程;

③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④修改、完善教学大纲。

完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完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理论实验室的建设

①完善现有的运动解剖、生理、医学实验室;

②建设一个新的运动心理实验室;

③置换一批急需更新的实验仪器设备。

①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基础设施维修;

②修订新的规章制度。

完成心理实验室的筹建准备工作。

开始进入心理实验室建设中期阶段。

置换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施。

 

表二:课程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专业教学理念建设

①认真学习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

②认真学习《山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③学习和引入教学前沿理论和专业前沿技术;

④进行全员岗前培训和平时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

有针对性地树立课程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深入理解课程建设理念。

构建课程建设理念。

进一步实践课程建设理念。

精品课程建设

①进一步完善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

②认真做好精品课程的规划工作;

③完善精品课程的领导工作机构,加强领导的支持力度。

拟定建设1-2门课 院级精品课程。

做好《心理训练》 院级精品课程的前期工作

将《心理训练》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做好《体育竞赛教程》精品课程的工作

将《心理训练》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①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革

②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各运动训练中心的沟通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研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邀请各中心的有关人员座谈。

确定改革的方式与具体内容,邀请参与部门进行研讨。

试运行新的教学方式与法,并就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整改。

确定与运行新的方式方法

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采用结合实际的一些方法如:口试、操作、作业、小论文、报告体会等

实训课程主要采用试训质量监控与运动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基础理论课以结合学生的训练项目,进行小论方式考核。

公共课采用作业、口试等考核方法。

全面推广应用各种考核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

①制作教学的影像资料

②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部分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

完善影像教学资料的建设

进一步推广远程的网络教学

课程设置与调整

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训练中心的有关专家,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每一门课,设置与调整规定相应的学分

聘请有关的专家对各门课进行学分的定量

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定

对实行学分制方案进行整改。

全面推行新的学分制。

表三:教学资料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选用优质教材

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教材出版社联系;

②获取与专业联系紧密,有前沿信息的新出版教材。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专任教师编写、出版专业基础课教材

①教师通过下训练一线,收集素材主编教材或讲义;

②与一线教练合作编写教材;

③与其他同类院校合作编写教材。

拟定主编1-2门高职专用教材。

主编或参编1-2门课的教材。

对主编或参编教材进行修正。

 

针对专业著书一部

争取一门课的教材在省内或国内获奖。

编写与专业相关的讲义

结合山西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组织专任教师与兼职实训实习教师合作编写前沿技术的讲义及自学手册等资料。

①收集资料,开始编写实训课讲义。

②完成自学手册编写工作。

完成编写3个方向的实训课讲义。

完成编写3个方向的实训课讲义。

完成编写3个方向的实训课讲义。

编写校内实训实习指导书

组织实训教师编写实验实训课程教材和实训实习指导书;与各管理中心共同编写。

收集编写实训实习指导书的相关资料。

制作各方向的实训实习指导书。

继续完善各方向的实训实习指导书。

继续完善各方向的实训实习指导书。

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

专业带头人牵头

组织骨干教师设

计制作,力争在

四年内达到理论

教学都能满足多

媒体教学和网

络远程教学。

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影像资料。

对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与影像资料进行补充。

 

表四: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①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

②教学团队精神建设、师德、师风建设;

③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

④科研水平的提高;

⑤学历提高,素质拓展;

⑥规范兼职兼课教师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

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学团队建设;

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③鼓励教师到工作一线学习和调研,提高个人学历层次;

④加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业务与素质学习;

⑤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⑥教师每两周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经验交流;

⑦教师每年至少有3至4周时间参与一线工作;

⑧兼职教师要定期参加教研活动;

⑨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⑩鼓励教师加强校际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11本专业要有计划地在四年内继续培养1-2名在省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

12再加入1-2名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

①接收1-2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②1位教师获取硕士学位。

接收1-2名硕士研究生。

再培养1位专业带头人。

①再培养3-4名骨干教师;

②双师素质达100%;

③建成具有高尚师德、高职教育理念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专业复合、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表五:实践教学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基础理论课的实验室建设

①改善现有教研室的仪器设备;

②新建1-2个教研室;

③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赞助,另学院自筹解决一部分;

④规范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人员的管理制度。

规范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人员的管理制度。

对心理实验室的建设项目立项。

开始建设心理实验室,争取一年完成。

投资20万完善现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实训基地建设

①继续加强现有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

②与各训练管理中心协调合作,增加2-3个新的实训场所;

③对实训场所的科学化管理与使用。

 

进行协调、调研,确定管理与建设方案。

进行调研,确定建设方案。

与各训练管理中心协调合作,增加2-3个新的实训场所。

完成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训场所的科学化管理与使用

实训教学的内涵建设

①健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②编写或完善所有实验实训教材或指导书;

③对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培训;

④完善试训教学质量的监控指标。

 

①完成制度建设;

②选派3-5人进行培训。

①完成实验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编写;

②选派3-5人进行培训。

完善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指标。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基地深度融合。

 

 

 

 

表六: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①职业态度的培养;

②职业意识的养成;

③职业道德的建设;

④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化;

⑤荣誉感的增强。

①素质教育贯穿整改教学全过程;

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③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等。

①在专业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②学院实行“蓝皮本”制。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表七:教科研建设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教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

①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奖励与约束机制、保障机制;②营造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立项;

④根据一线训练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⑤聘请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来给教师做学术报告,指导教科研工作。

1-2项院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1-2项院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①1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②1-2项院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①1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②1-2项院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

 

 

表八:校企合作

建设内容

建设措施

建  设  进  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①为各训练管理中心进行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②与各训练管理中心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③与各训练管理中心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④共同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和课程建设;

⑤各中心派兼职教师。

①请各中心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

②对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③中心选派有水平、有经验的教练员进行实训实习指导和授课;

④完成各中心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

完成省体育局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裁判员培训工作。

完成省体育局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裁判员培训工作。

完成省体育局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裁判员培训工作。

完成省体育局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裁判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