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体育职业学院中职招生资质自查报告

来源:本站2020-03-17 19:12

省教育厅: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质核查工作的通知》(晋教职成函〔20206)文件的要求,我院组织相关部门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 法(试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逐条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自查报告分四个部分:分别介绍学院基本情况、目前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学院中职招生纪律管理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情况、学院今后关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基本情况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文革期间停办至1977恢复建校的山西体育运动学校,200010月迁入现址。2004年41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到20078月,从中专体育学校向高职体育院校的过渡工作全部完成,建立起高职院校的办学运行模式。根据省政府的批复意见,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保留中专部。

全院目前共有高职专业19个,在校生1064人,中职专业2个,在校生734人。

学院从山西省体育发展的大局、学院事业建设和学生的求学愿望等综合考虑,高度重视中职教育。近年来在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招生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办学效益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领导班子成员共有7名,都长期在体育或教育战线工作,学院领导班子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具备正高级职称2人。其中院长曹景川同志担任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学生体育协会体能与康复分会主席、山西省科普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三晋英才、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副院长何洋同志被聘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入选专家;副院长张文梅同志为蹦床项目国际级裁判员。

根据省编办批复的学院内设机构方案,学院现设置8个党政管理部门、2个群团组织、7个教学系部、3个教辅中心。全院目前领导班子共有7人,共配置在岗中层正职干部(副处级)23人,中层副职干部(正科级)22人。

我院不仅是山西省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而且是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战略重点布局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部分项目直接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性运动会比赛。

全院共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和教练员140人(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共92人,占比为  65.7%)。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43人(教授3人、副教授32人;高级教练员8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28人,见习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已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87人。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29%

学院高职中职现共有14个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年龄、职称、专业结构基本合理。其中20189月新组建的专门负责中职教育的运动训练三系共有38名在职教师。

目前,全院共有校内实训基地27个(包括12处训练馆、8处训练场、7处实验室)。

我院目前共有校外实习基地共55个;毕业生订单式培养单位12个。完全可以解决学院日常教学科研以及毕业生顶岗实习需要。校外实习基地遍布全省南北,另有省外实习基地4个。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为我院提供了可靠的生源,更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接收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276.22亩(折合184147.59㎡),校内各类建筑总面积29262㎡(不含网球场等轻型材料房屋),其中教学楼总面积8705㎡,图书馆面积1000㎡,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室内部分面积6580㎡,三项合计16285㎡。另有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960㎡,学生公寓面积9922㎡,公用食堂面积1095㎡。除以上房屋等不动产以外,产权属于我院正常使用的其余各类固定资产总估值约11202.15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671.46万元;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计算机298台;学院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4.8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9.8GB字节,学院总带宽专线150Mbps,其中电信专线100Mbps;联通专线50Mbps。学院校园网全部接入教室,优质教室40间。校园网无线WIFI实现了全校的全覆盖。

二、学院目前的基本办学条件

2017年927日,省教育厅发布了《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推进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计划的通知》(晋教职[2017]15号文件)。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及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办学责任,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要求在202010月底前,全省所有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

(一)对照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自查情况说明

     2017年9月省教育厅关于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的文件中对办学资源突出“生均”概念,我院属于高职中职共同使用资源的职业院校,而且2019年我院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在校生人数已经由省教育厅审核确认,所以下面自查分析中在校生数量按照高职1064+中职734=1798人计算。

1、教师队伍

1)合格标准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13,根据我院统计我院目前的生师比为113.03,专任教师数量符合标准要求。

2)合格标准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5%,我院目前专任教师共计140人,专业教师92人,占比为:65.7%。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共87人,占比为62.14%,远高于合格标准。

3)合格标准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我院现有的138名专任教师中,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共计41人(正高级3人,副高级35人),占比为29.71%,略高于合格标准。

2、校园校舍

1)合格标准要求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33㎡,我院目前实际占地面积276.22亩(折合184147.59㎡),生均占地面积102.42㎡,高于合格标准。

2)合格标准要求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我院目前校内各类建筑总面积29262㎡,生均建筑面积16.27㎡,由于我院校内各类建筑中职学生都可以共用,按照中职在校生人数算的话,生均建筑面积达到了39.9㎡。

3)合格标准要求校园校舍必须是已经投入使用,房舍必须达到抗震和卫生标准,而且校园安全有保障,我院现有房舍在这三个方面都符合条件。

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合格标准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每百生的计算机数不低于15台。我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671.46万元,生均9296.2元,远高于合格标准。我院现有计算机室3间,计算机298台,每百生计算机数16.57台,符合标准。

4、图书资料

合格标准要求生均图书不低于50册(电子图书可纳入生均图书计算),学院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4.8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9.8GB字节,即便不算电子图书,目前纸质图书生均82.59册,远高于合格标准。

5、信息化建设

合格标准要求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校内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因本项指标没有具体的数字指标要求,我院的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三通”已经实现,校内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特别是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教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6、经费保障

合格标准要求办学经费应依据《职业教育法》和地方有关法规多渠道筹措落实;学校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工资、教师培训和生均经费等正常经费应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经过我院自查,山西体育职业学院为有收入的全额事业单位,我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1、财政拨款收入,2、学费收入。2019年我单位共收入中职免续费资金197万元整,在年底前已全部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63.85万元,商品与服务支出126.03万元,对个人与家庭支出0.8万元,资本性支出6.32万元。

2019年我单位公用支出共计2516.85万元,在校生人数为1798人,其中中专生人数为734人,占总人数的40.8%,根据学生占比数得知,中专生教育保障经费为859.59万元,生均经费为1.17万元,高于合格标准。

由于学院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本高等因素,目前学院办学经费还略显紧张,但学院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工资、教师培训和生均经费等正常经费都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二)学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思路和对策

综上所述,我院在基本办学条件方面,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略低于合格标准,其它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为了彻底解决学院基本办学条件中尚未达标的问题,我院于2017年底将有关情况上报省体育局,另外考虑到我院的中长期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的规划,省体育局党组会议决定我院异地建校,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并经批复同意,目前异地建校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三、 学院中职招生纪律管理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情况

(一)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

虽然我院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而且中职招生工作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但我院特别理解家长和学生的殷切期望。本着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如何提高学院办学社会效益、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职业技能、如何为中职毕业生谋求更好更广的升学或就业出路,始终是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秩序整顿、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学生基础文化教学、实践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拓展升学就业渠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最明显最突出的标志是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保持了学生升学就业率都高于本省中职学校的平均水平。

(二)积极开展诚信招生,招生全过程面向社会公开

学院领导特别重视学院的诚信招生工作。我院自1977年恢复建校以来从未发生过招生失信事件。我院的中职招生是在省体育局领导和省教育厅监督指导下进行的,每年在中职招生前,都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开发布诚信招生承诺,学院每年公开印发的中职招生简章,客观真实地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将专业情况、招生计划、报名条件、录取程序、报名办法、报名方式、收费标准、咨询电话等8个方面的情况全部公开。而且每年中职招生前,都要召开招生工作纪律专题会议,特别强调招生纪律和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全程监督。

(三)认真组织招生宣传,努力拓宽招生渠道

我院主要通过五种方式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一是通过本校师生向亲属朋友宣传;二是通过校园网络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招生信息;三是利用我院师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发布招生信息;四是组织专门的招生宣传队伍亲赴有关学校宣传招生;五是学院中职招生电话面向社会公开,随时接受学生咨询。学院对招宣传工作有明确的纪律要求,要做到宣传信息客观真实、网络信息及时准确、宣传方式灵活多样。特别是从去年起学院推行管理权力和责任向教学系部下放,教学系部经费切块管理,成立专门的中职管理部门,招生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从目前情况看,这一改革措施初见成效。

(四)严密组织招生考试,严格遵守招生录取程序

我院每年都在省体育局的领导下,制定严密的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招生简章都报请省体育局审核。在具体的中职招生过程中,坚持做到招生计划全部公开,报名事项安排经验丰富的同志专门接待,报考现场确认时认真组织多次审核,综合能力考试和专业素质测试公开组织,考试成绩在学院内部公示并随时接受学生查询,国家关于中职学生免除学费的制度严格执行,允许学生在入学后调整所选专项,招生结果及时报送省教育厅办理录取审批手续。通过规范招生,进一步加大运动员科学选材力度,更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

(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能力

我院目前建立合作关系主要用于中职学生培养的校企合作单位20个(高职中职各专业资源共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这些合作单位可提供实践教学岗位足可以满足我院中职学生每年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我院教务处负责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各教学系具体组织落实。从总体上讲,基本可以做到实践时间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数,每年中职学生实习工作可以做到有工作方案,有指导教师,有书面记录,有考核结论,学院为大部分学生办理了实习安全责任保险。

(六)严格遵守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籍异动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院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我院中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比较严格。根据部门职责划分,由学生管理处牵头负责录取、学籍异动情况管理和学籍备案;由教学系主要负责日常学籍档案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毕业生资格审查和毕业证发放管理;由督导考核评估中心负责有关在校生人数和生均各类办学资源的统计汇总和全院的教育事业统计。以上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严格按照“三基建设”确定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开展工作。特别是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就读期间长期请假、休学、转学、退学、参军学生保留学籍退伍后继续学习等情况,全部建立学籍异动台账,并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及时到省教育厅办理相关学籍异动备案手续。

(七)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职教育,不仅免除所有中职学生的学费,而且在奖、助、贷、免等政策上逐步增大支持力度,另外在学生勤工助学方面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我院在学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方面,采取班级、系部、学院三级审核并全部公示的模式,公开发放;在学生助学金发放方面,认真开展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摸底调查,严格按照三级审核的程序进行审批,特别是还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远离高消费,避免乱花钱。对于个别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助学贷款或部分免除费用。另外结合学院内部的临时用工特点,每年大约为中职在校生提供2030个勤工助学岗位。学院党委要求纪检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审核程序规范、资助款项及时足额到位。

(八)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保证学生学到实践技能

实习活动是中职学生必须参加学习的一门课程,由于我院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文化水平较低、纪律观念较弱、活泼好动甚至有时爱打闹,所以实习管理的难度较大。鉴于这些情况,我院对于中职学生实习一般采取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和分成若干实习小组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学院教务处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并进行宏观安排,各教学系具体负责落实执行,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每个中职学生都参加实习、确保每个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确保学生实习活动的内容合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习学到一些实用技能。

(九)我院加强中职学生训练工作和取得成绩概述

我院特别重视中职学生的训练工作,为此学院明确要求对中职学生人才培养必须把训练作为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要把在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上争分夺牌作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中职项目的特点,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抓好选材、训练、管理、训练保障服务、参赛、赛后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赛机会。优先选择训练水平较高,工作态度端正的教练员领军中职学生日常训练,同时加强教练员团队建设,将教练员带队训练成绩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近年来,学院有4名水平较高、成绩突出的教练员被列入山西省业余训练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学院不仅是山西省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而且是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战略重点布局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有部分项目代表山西省承担全国运动会竞赛任务。在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我院学子共取得25枚金牌、12枚银牌、12枚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

四、学院今后关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学院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定位

根据国家举办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山西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和学院自身的建设规划,我院举办中职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为进一步完善学院已经连续两次取得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二是部分竞技项目需要从小年龄段抓起进行训练;三是做好高职中职的衔接工作,为学院举办高职教育提供部分生源;四是直接为省体育局一线训练队伍提供部分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五是为其他本专科体育院校提供优质生源;六是直接为社会培养能够胜任工作的应用型职业技能劳动者。基于以上认识,学院每年都组织关于办学理念的专题座谈会,不断完善对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措施。

(二)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类中职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手段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最明显的六个特点一是体育类学生素质两级分化比较明显;二是社会对体育类专业认识和评价存在严重偏差;三是体育类学生的自然流动性很大;四是体育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较强;五是大部分体育类学生不喜爱文化理论学习但酷爱专项训练;六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而且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也要求根据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此,我院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国家政策导向、学院办学资源特点、学院建设发展规划,每年都根据中职学生各项目人员分布不平衡、班级容量较小的特点,利用山西省体育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我院成立的有利条件,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三)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中职学生集中管理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了运动训练三系,将原来分散到运动训练系、民族传统体育系和体育艺术系所有的中职学生集中划归运动训练三系管理,并配备了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兼职优秀管理人员担任系领导,同时调整了该系的教学团队,目前设立了2个中职教研室。按照学院党委关于“管理权力下放、责任明确强化、经费切块管理、学院宏观指导”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了中职教育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运动训练三系已经成为学院管理人数最多的教学系,这项改革运行至今,已经初见成效。

(四)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为中职毕业生谋求更好出路

根据我院最近几年关于学生发展的质量报告分析,结合学生个人的发展意愿调查,我院中职学生毕业后希望继续升学的比例逐年提高,希望直接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我院在努力办好本校高职教育和做好本校内部中职高职衔接的同时,还在积极与其他高校协商校校合作办学事项,争取为中职毕业生谋求更多更好的升学出路。在促进就业方面,一是做好我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向省级和国家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工作;三是充分发挥体育类学生自身优势做好在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四是做好向校企合作单位推荐中职学生就业工作;五是继续加强学院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以便提高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六是继续扩大“订单式培养”中职学生的比例。

综上所述,我院举办中职教育在比较艰难的条件下确实取得了较大成绩。经过我院对照核查要求认真自查,绝大部分符合验收标准,所以我院中职招生资质合法有效。当然通过学院自查也发现了目前举办中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仍然偏小;二是中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仍然偏低;三是中职教育基本办学条件虽然大部分达标但个别方面仍存较大差距;四是中职毕业生的升学就业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五是中职教育除个别学生可以在国内高水平赛事上取得成绩外至今没有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成果;六是中职教育日常管理也存在一些急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七是中职生源质量较差和后备生源不足的问题至今没有根本扭转;八是中职教育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着我院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我们全院上下对办好中职教育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我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继续改革创新,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争取最佳成绩,一定能够为山西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